个人资料

apollolx

自述:非法传销的反对者;拿牌直销的修正者;中西文化的调和者;养生保健的融通者;天下文章的拿来者;微言大义的思考者;自强不息的实践者;万柜联盟的探索者。 

文章数量:2242

点击人次:8389178

博文分类
搜索
【转载】 升职的秘密——彼得原理 (下)

市场营销与系统建设

 

彼得原理的影响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彼得原理的评价

  

彼得原理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之谜。凡一切层级制度组织,如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都受彼得原理控制。最明显的莫过于我国政府现行的人事制度。我国有关干部任用和政府现行公务员制度中明确指出,提升到某一级别的职位必须在下一级(或半级)职位中任职达到一定年限,逐层向上提升,并将选拔范围放到最小的圈子,最后的结果正如彼得原理所推导:大部分的领导职位是由不能胜任的人所担任。

  

由于企业实行的也是层级制度,也存在同样的隐患。

  

由此可以解释:政府为什么效率不高?做领导的不做事,做具体事情的不是领导;国有企业为什么办不好?企业套用政府现在的行政级别制度;为什么官僚在每一个社会中都存在?等等。

  

如果简单地将企业的人分成两类,那么将存在两类人。第1类: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但基本已“定型”,不具备自我提升的素质,永远只能做好现职工作,再向上升一级就是错误;第2类:不但能胜任现在的工作,也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总结、自我提高的素质和能力,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胜任所有的职位。

  

由此可见,企业的用人之道可简单地概括为:发现并培养第2种人。由此推导的结论是: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有效运作,发现(包括招聘和在企业内部发展)并培养企业每一职位的接班人,在人力资源上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提升是将一名员工从前任职位调到需要负责更多职能、担负更大责任的职位上去。一般,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工资。提升的动因可能是对过去工作表现突出的报偿,也可能是企业为了更好地使用个人的才能和能力。

  

根据《彼得原理》一书的见解,管理人员有时会被提升到他们所不能胜任的层次。特别是有这样的情况,管理人员在其职位上取得了成就,从而使他提升到较高的职位,但这一职位所需要的才能却常常是他所不具备的。这样的提升会使该管理人员无法胜任工作。这种现象在由销售、财务、生产等部门经理中选拔总经理时表现得最为突出。

  

由于表现出色的员工被从原岗位上不断地提升,直到他们不能胜任为止,但这个过程往往是单向的、不可逆的,也就是说,很少被提升者会回到原来他所胜任的岗位上去。因此,这样的“提升”最终的结果是企业中绝大部分职位都由不胜任的人担任。这个推断听来似乎有些可笑,但决非危言耸听,甚至不少企业中的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这样的现象还会产生另外一种后遗症,就是不胜任的领导可能反而会阻塞了可能的胜任者提升的途径,其危害之大可见一斑。

  

尽管我们必须重视管理人员成长可能性并通过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等手段来激发他们的潜能,但彼得原理可以作为一种告诫:不要轻易地进行选拔和提拔。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措施有三个:第一,提升的标准更需要重视潜力而不仅仅是绩效。应当以能否胜任未来的岗位为标准,而非仅仅在现在岗位上是否出色。第二,能上能下决不能只是一句空话,要在企业中真正形成这样的良性机制。一个不胜任经理的人,也许是一个很好的主管,只有通过这种机制找到每个人最胜任的角色,挖掘出每个人的最大潜力,企业才能“人尽其才”。第三,为了慎重地考察一个人能否胜任更高的职位,最好采用临时性和非正式性“提拔”的方法来观察他的能力和表现,以尽量避免降职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设立经理助理的职位,在委员会或项目小组这类组织中赋予更大的职责,特殊情况下先让他担任代理职位等等。

  

成功企业的用人之道包括:1、适当引进外来人才,好处就是用现成的人才,避开“彼得原理”所涉及的后果;2、在企业内部逐步提升,重视潜力,重要的职位大多数由所能胜任的人

 
《彼得原理》的自序(劳伦斯·彼德)

  

有时要某项原理的发现者确认他发现的时间是十分困难的。彼德原理并非突然闯进我脑里,而是观察了人们的不胜任行为多年后,我才渐渐意识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似乎应该提供读者们该原理的发现过程。

  

每个狭缝中作梗的凝块

  

尽管某些人能克尽其责完全发挥功能,但我发现另有某些人已超乎他们能胜任的阶层而惯于草率行事、带给同事挫败感、并腐化组织的办事效率。鉴于此我得到一个合理的结论:世上任何工作总有某个地方的某个人无法胜任,只要有足够时间和升迁机会,那个不能胜任的人终将得到那份工作!

  

而我所关切的倒不是失察、失言、失足等你、我都会感到困窘的偶然过失,每个人都会犯错,再能干的人终其一生总有犯错的经验。反过来说,那些经常性不适任的人,经由散漫的行为,有时也会瞎碰碰对了。因此,我要探究的是更深层的原理,借以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重要的职位被不能胜任、不能尽到各别职责的人所把持着。

  

顶峰的朽物(高处不胜寒)

  

彼德原理首次公开发表于一九六○年九月的一次研习会上(该会由联邦出资举办)。当时我的听众是一群负责教育研究计划的主管,因为每位与会人士都已完成圆满的提议书,每个人也都已获得报尝晋升为一项或一项以上研究计划的主管。这些人当中有些确实具有研究的本领,但是这和他们的获得主管职位并无关联。其他更多人则不擅于研究计划。他们只是拚命地想复制一些老掉牙了的统计习题。

  

当我晓得他们打算花时间和纳税人的钱在无益的老套上时,我决心向他们引介彼德原理以便说明他们的困境。对我的演说他们的反应是敌意、嘲笑兼而有之。其中一名年轻的统计员捧腹大笑并真的从椅子上跌下来,之后他向人吐露说他的强烈反应是被我具冒犯意味的幽默演说所惹起的,而在那同一时刻,他正好注意到区域研究主管的脸一阵红又一阵紫。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虽然所有案例研究都经过精确编纂,且引用的资料也都符合事实,但我仍决定以讽刺的独特手法呈现彼德原理。因此,一九六○到一九六四年间的全部演讲中和随后的文章里,我采用了带有幽默含意的实例,并以虚构的假名保证当事人兔于受窘。

  

版权所有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在一次失败演出的戏剧中场休息时段,我向雷蒙·胡尔解说为什么主角会背对着观众说台词并朝舞台两侧打手势,该名原本称职的演员已到达他的不胜任阶层,原因是他企图兼任演员、导演和制作人等多重角色。那段谈话之后,胡尔先生说服我不该只是将彼德原理呈现给少数参加我演讲的人,他坚称应以书籍形式问世,此外,他又说如不出版取得版权,也许会有人将我的发用冠上别人的名义。于是我们两人协议合作,而原稿也于一九六五年春完成。

  

彼德原理的受害人

  

最后定稿被交付给几家大出版社的编辑,第一位编辑退稿时附函声明:“我们看不出此书有任何营利可能,因此无法鼓励你继续写下去,即使以配额方式销售也不能确保该作的出版。”下一位编辑写道:“阁下不该以如此轻松的笔调讨论这么严肃的主题。”另一位建议:“假如你写的是喜剧,就不该涵盖那么多悲剧案例研究。”又一名说道:“我会重新考虑出版此书,假如你将决心把它重写成诙谐的作品或是严肃的科学论述。”十四封拒绝通知函接踵而来,两年后我开始怀疑世人对我的发现是否已准备就绪了。

  

一次一丁点儿(化整为零)

  

我们决议如下:如果出版界尚未准备好出版整本书,那么我们或许可以透过一些短篇文章逐渐引介彼德原理。胡尔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刊于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的“土绅”(Esquire)杂志,之后我替西方杂志(洛杉矶时报,一九六七年四月十七日)撰写有关彼德原理的文章。读者对该篇文章的反应十分热烈,数月之内收到四百封以上的信件,邀请演讲和索讨文章的人也蜂拥而至,我于是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

  

德原理的销售情形,一九六八

  

一九六八年三月,威廉·莫洛出版社的总裁询及彼德原理出书的可能性,我挥去原稿上的一层灰尘,随即将它交给该社的编辑。

  

本书于一九六九年二月发行后,渐渐登上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名,并持续榜首二十个星期。本书还列名于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一年以上,至今为止(一九七○)已转译成十四种语言。尤有甚者,本书成为许多大学的必读课程,并成为许多研习会争相讨论的主题。

  

此外,本书还促成了几个严肃的研究计划,调查彼德原理的有效性如何,结果每项研究都证实我的观察是正确无误的。

  

急流勇退、见落后就收手

  

由于本书的出版我有很多机会可以一步登上我个人的不胜任阶层,但是我婉拒了很多请我当经营顾问或当企管研习会主持人的要求。然而,尽管我辞退了那么多提案,我仍无法保证自己超乎彼德原理的范围。例如最近某企管学院邀请我去发表演说,欲排定我在同一时刻要出席五间以上不同的教室。此外,某个由工业工程师和系统分类专家联合组成的协会请我去宣传他们的协约内容,结果他们给我有关于日期、时间和地点的讯息全部错误。又,我买的各种器具依旧无法运作,不然就是三十天内故障失灵;我的车子从服务站检修完回来后还是有一些不可思议的缺陷。至于政府机关则持续增订影响我生活的各项法令,使得法令日益

  

变多变难而成为官僚式的繁文缛节。

  

死亡是大自然的警语(减速慢行)

  

我们总倾向于往我们的不胜任阶层攀爬,仿佛愈高、愈多就代表愈好,可是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的却比比皆是这种盲目追求下的牺牲者。

  

我们看到一批批人,而且是人类中的大多数人,争先恐后、汲汲争取到头来终将是一场空的地位。他们扩大作战、强化军备,致使杀人过量、人口锐减;他们开发动力、增加生产,结果污染环境、扰乱了生命赖以维持的生态平衡。

  

如果人类想自救兔于将来的生活无法忍受,首先就必须认清盲目扩增可能导致的后果。人们必须是查清目标而明了所谓真正的进步是向前过更美善的生活,而非向上推挤到生命的完全不适应;人们必须明白;经验品质的提升远比取得或拥有无用的物质还重要;人们必须重估生命的意义而决定运用聪明才智于保护人类、发展人文上,抑或是持续运用创造潜能于扩展无比巨大的死亡陷阱上。

  

人偶尔会在镜中瞥见自己的身影而不能立即自我辨认,于是在不自知前就加以嘲笑一番,这样的片刻里正好可以使人进一步认识自己,本书期望扮演的正是那面镜子。

 
《彼得原理》的代序(雷蒙·胡尔)

  

身为作家及记者,我有特殊的机会研究文明社会的活动。我曾撰写过关于政府部门、工业界、商业界、教育界、以及文艺界等不同方面的调查报告,也曾和各行各业的成员以及社会上中、高、低各阶层的人士谈过话,并仔细聆听了他们的心声。我注意到,除了少数特例以外,大部份的人都做事草率苟且。因此,随处可见的是不胜任者的泛滥和猖撅。我曾目睹一座四分之三英里长的路桥崩落海中(尽管那桥一再勘验过),原因出手桥墩的设计根本本良。

  

我曾看鬼都市规划人员在一条大河的冲积原上督导一座城市的发展,而该处竟是大河定期泛滥成灾的地方。

  

最近我读到一则报导,叙述某家英国发电厂的三座巨型冷却塔倒塌,令人不解的是:每座塔造价高达一百万美元,结果居然连一阵强风的袭击也承受不住。

  

我又十分有趣地发现,德州休土顿室内棒球场竣工后却不堪使用:因为晴天时由于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太刺眼,外野手无法辨清高飞球的方向。

  

我还观察到,各种器具的制造商依惯例总会在各地设立服务站,因为他们预测(经验也证卖如此)他们的许多产品在保证期内会发生故障。

  

由于听过许多驾驶员抱怨他们新车的缺点,我在获悉最近大汽车商生产的汽车约五分之一潜藏有危险的制造缺陷时,一请不要误以为我是那种具有成见的极端保守份子一一只因现代的人与事太现代化就加以谩骂。事实上,不胜任并没有时空的限制。例如十九世纪英国政论家麦考莱(Maculay),根据当时日记作家皮普斯(samuei Pepys)的记载而描述了英国海军一六八四年时的情形:“海军总部实在令人惊奇,浪费、贪污、无知、懒散无所不包……他们的判断不足信赖……

  

他们从不履行合约……也从不执行巡检的任务……有些新兵腐化、无能,如不加紧训练和纠正,甚至可以在船靠岸时失足落海“此外,水手们则因无法按期领到薪水,而情愿将他们的配给券六折贱卖给地下钱庄。至于大多数在海上往来的船只,指挥统率者往往没有受过航海训练。

  

英国名将威灵顿将军(Wellington)在前往葡萄牙参加一八一○年战役前,曾翻阅了随行的军官名单,然后说道:“我只有盼望敌人看到这份名单时。也能和我一样感到战栗不安。”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名将泰勒:(Richard Taylor)提到七日战役时,他评议道:“南军将领对地形根本不熟,在雷契曼城一天的行军情况就好比在中非洲行军一样迷乱。”而另一位名将李将军(Robert E.Lee)也悲痛地抱怨说:“我的命令简直无法实行。”

  

同样是二次大战期间,一艘医疗船的澳籍指挥官在检验改装后的水槽时赫然发现,水箱内部漆的居然是足以让船上每个人中毒的红铅。

  

上述事例一一以及数以百计类似事件一一我都曾看过、读过,或者听人提起过。于是我相信了一个事实:“不胜任”无所不在!

  

于是,当某登月火箭因部份零件遗落、损坏、失灵、或提前引爆而导致发射失败时,我不再感到吃惊。

  

同样地,当我得知政府聘用的某婚姻顾问本身竟是同性恋者时,我也不再讶异。

  

现在,我预测的是:政治家们迟早会证明他们无法实现竞选时期许下的诺言。我甚至可以断言,如果他们真做了什么,那很可能是反倒实现了竞争对手的政治主张。

  

如果不胜任的情形仅发生在某些较大规模、较边远的人为措施上(像是公共工程、政治、太空旅行等),便已够恼人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胜任它还近在眼前一它无处不在,是个讨厌的害人精。

  

当我走笔至此时,住在隔壁的女士正在打电话,她说的每个字我清楚可闻。现在的时间是晚上十点,住在另一侧的男士因感冒提早就寝了,像了听到他间歇性的咳嗽声以外,我还听到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发出的弹簧吱吱声。问题是我住的并非廉价的房子,这H带是昂贵、现代化、混凝土制的大厦住宅区,当初设计和承建这区房子的那批人是怎么槁的?

  

有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买了一把钢锯回家锯铁钉,当他锯第一下时,锯刀啪地一声断了,调整钮也同时坏掉,于是从此那把钢锯就报销了。

  

上星期、我在一所中学的新礼堂讲台上想使用录音机,却始终找不到电源。该栋建筑的技师告诉我,在他任职的一年内,他在讲台上一直找不到一个可以接通电流的插座,他怀疑里头的线路根本没有装好。

  

今天早晨我出叮买台灯,在二家大家具器材供应商里找到了一座喜欢的台灯,当店员正要包装时我请他先测试一下(最近我愈来愈小心了),他显然不常测试电器,因他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插座。最后也总算把灯插上了,可是台灯却扭不亮,他再试同型的其他台灯,依

  

然扭不亮,整批货的开关统统有瑕疵,我只好转身离开那家商店。

  

前些时,我订购了六百平方英尺的绝缘纤维玻璃作为整修别墅甩,当时找站到订购柜的职员身旁确定她写的数量正确,结果还是枉然!建材公司开给我七百平方英尺的帐单,然后送来的货是九百平方英尺。

  

至于经常被夸称为矫治各种弊病的良方一一教育,却显然地对不胜任也束手无策。因为在教育的殿堂里,不胜任一样蔓延开来:三分之一的高中毕业生达不到正常五年级程度的阅读能力,而大一新生开阅读课程度变成司空见惯的事;在某些大学院校里,甚至有百分之二十的新生看不懂他们的救科书内容!

  

此外,我经常接到某大学的信。十五个月前我变更住址并去函通知学校当局,但是我的信依然往旧地址送。我再去信两次并以电话方式通知他们变更地址。结果还是无效。于是我只好亲自拜访,指出他们档案上的错误地址,然后口述新址、亲眼看着秘书登记下来,结果信仍往旧地址送去。两天前情况有了新发展,那惊住进原先我住的公寓而一直沓我收信的女士打电话来,她告诉我现在她又投家了,而大学给我的信竟也跟着寄到她的新住址!

  

如前所述的一对于不胜任的普遍情况我已能顺其自然、见怪不怪了。但晕,哦又想只要找出不胜任的导因,也许就能找出矫治不胜任的-办法。因此我开;始用心探讨问题。

  

我听到了各种不同的论调。

  

一位银行家指责学校说:“现在的、孩子没有培养讲求办事效率的习性。”

  

一位老师埋怨政客们说:“政府启己都这么缺乏效率了,怎么能期望老百姓做到什么?

  

况且他们还驳斥了我们争取充足教育预算的合理要求。只要各校都能有一部电脑……”

  

—位无神论者怪罪教会说:“……教会以天国的寓言麻醉世人的心灵,害得人们脱离现实生活而变得不切实际。”

  

一位教会人士批评广播、电视和电影说:“……现代生活中的许多诱惑使人分心,因而不再遵守教会的道德规范。”

  

一位工会会员指责经理人员道:“……他们太注重利润,以致发出的薪资不够员工生活所需。对这样微薄的报酬,员工是不会对工作产生兴趣的。”

  

一位经理人员则指责工会说:“现在的员工凡事漠不关心,只知道加薪、休假、还有退休金。”

  

一位个人主义者声称,国家福利政策导致一股凡事不在乎的冷漠态度。一位社会工作者告诉我,家庭道德的颓废和家庭的破裂使人在工作上缺乏责任感。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早期性冲动的压抑,造成潜意识的倾向失败并借以补尝罪恶感。一位哲学家则表示:“人终究只

  

是人,偶尔发生意外总是在所难免的。”

  

一大堆意见分歧的解说,等于和完全没有解答一样糟糕。我开始觉得自己将永远无法了解不胜任。

  

可是,有一晚,一句沉闷戏剧的第二场休息时段,我在剧院大厅抱怨演员和导演不胜任,因而和劳伦斯·彼德博士聊起来,而他多年来正好是研究不胜任的专家。

  

由于中场时段太短,彼德博士的一番话不够满足我的好奇心。于是在散场后我到他家坐到清晨三点,听他条理清晰地阐明他惊人的创新理论,而我心中有关“人为什么会不胜任”的疑问也终于获得解答了。

  

彼德博士认为,亚当(译注:原罪论)、煽动者、意外事故等都不是问题所在,他指控说,我们的社会特质之一才是造成不胜任和助长它继续恶化的罪魁祸首。

  

不胜任的原因终于找到了!我的脑中燃起一个念头,也许下一步应该把不胜任彻底根除掉!

  

彼德博士生性谦厚,到那时为止他只和一些朋友、同事讨论过他的发现,并偶尔发表相关演讲就心满意足了。至于他大量收集的不胜任资料和他卓越辉煌的理论、公式则从未公开付粹。

  

彼德博士说:“也许我的原理能裨益人群,但为了例行教学和相关的文书工作我已忙得焦头烂额。除此之外,我还要参加教师会议,还要持续进行我的研究。或许将来我会整理资料并安排出版事宜,但在未来十到十五年内,我实在挪不出时间来。”

  

我向他强调拖延的危险性,最后彼德博士同意和我合作:他提供繁多的研究报告和手稿供我处理,我则负责加以浓缩成书。以下的篇章里呈现的是彼德教授对“彼德原理”的诠释,此为本世纪以来最具洞察力的社会、心理创见。

  

你敢阅读本书吗?

  

你敢面对眩目的启示吗?为何学校不能传授智慧?为何政府不能维持纪律?为何法庭不能伸张正义?为何成功不能带来幸福欢乐?为何乌托邦计划不能产生理想国?-请不要轻率决定阅读本书,因为一作出决定就不能更改。你若决定读,下去,你将永远无法像现在这样享有无知的幸福;你将不再盲目尊崇你的上司或统驭你的部属。永远不会!因为一旦你知道了波德原理,你将不可能忘记它!

  

那么,继续阅读本书有何好处呢?经由克服你自己的不胜任和了解他人的不胜任,你可以轻易地完成工作、获得晋升、以及赚更多钱;你可以避免惨痛的错误、可以成为领袖人物;同时,你还可以享受休闲、使朋友喜悦、使敌人惊愕、使你的小孩印象深刻,并使你的婚姻生活更丰富、更充满活力。

  

总而言之,本书的知识将使你的生命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甚至可能拯救你的生活。

  

因此,如果你有勇气的话,请继续阅读彼德原理,并请详加思考、记忆、及应用它。

  

结论  

  

多重人格的最新测试与太极原理的相辅相成的结合体。依然出之矛盾律

 

 

扩展阅读:

 

《飞雁论坛——营销与系统建设》子目录

 

返回阿波罗飞雁博客首页


 

«上一篇:升职的秘密——彼得原理 (上)   下一篇:第一章 婴幼儿营养与科学喂养»

评论(0) 点击次数(3808)
评论(共0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陆后可发表评论,请先登录。